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学 > 正文内容

认知提升:视角的进阶与问题的应对

alex1周前 (09-14)心理学418
认知提升:视角的进阶与问题的应对
首先我们要知道,认知的高度往往取决于我们能否用更丰富、更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。
一、认知成长的三个阶段:
1. 初级阶段:自我视角
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并不是自私自利,这是人类认知发展的起点。
这里没有任何贬义。
就像小婴儿,他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。饿了,哭一声,吃的就来了;尿了,哭一声,干净的小被子就来了;困了,哭一声,温暖的怀抱就来哄自己入睡了。
直到上了幼儿园,他们才发现,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和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小朋友。
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。
2. 次级阶段:他人视角
这个时候的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,思考问题。
我们能够推断他人的想法和感受,我们有了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。
我们能够知道,为什么跟对方沟通总是说不通,对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,怎样才能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角度跟对方说清楚。
具备他人视角,是一个人的内心成熟的重要标志。
3.高级阶段:系统视角(上帝视角)
系统视角是超越了“自我”和“他人”,从更宏大的系统维度出发去看待问题,它主要围绕着时间和空间展开。
在空间上:我们会看到问题中涉及到的更多的角色,以及环境对这个问题的影响,从而进行全局分析。
在时间上:我们能拉长时间线,能够更好的权衡短期得失与长期收益,能够更好的洞察事物的过去与未来。
一旦我们达到了这个视角,我们也就具备了强大的战略规划的能力,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引领团队实现目标的能力。
二、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:解决问题的四种驱动
了解了认知的三个成长阶段,让我们对提升认知有了一个宏观方向。
但理论与实践之间,还需要有刻意练习和清醒的自我觉察。
认知行为理论将我们应对问题的本能反应分为4类:
行动驱动:第一反应是我能做点什么”——直奔解决方案。
认知驱动:第一反应是我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”——优先寻求逻辑和分析。
情绪驱动:第一反应是感到愤怒、委屈、痛苦——情绪成为主导反应。
躯体驱动:第一反应表现为身体症状,如失眠、胃痛、头痛——压力在身体上显现。
这四种模式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心理工具箱,并无优劣之分,只有适用场景不同。
行动与认知模式更直接有助于解决问题。它们更靠近意识层面。
情绪与躯体模式则是重要的警报系统,提醒我们关注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状态,它们更靠近潜意识层面。
健康的做法是解读这些警报,然后有意识地调用更合适的工具,这个时候不仅我们的认知被提升了,同时也增强了对自我的理解和掌控。
、实践训练:觉察与调整
真正的提升始于观察。我们的第一个练习,就是成为一名生活的“观察者”
1.向外看:分辨身边的人习惯用什么方式应对压力。他是立即行动,还是先讲道理?是容易情绪激动,还是常抱怨身体不适?理解他人是高效沟通和协作的基石。
2.向内观:诚实地审视自己,我最常用的模式是哪一种?它在什么情况下有效?什么情况下会失灵?下次我用什么样的处理方式会更好?要记得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。
通过这种觉察,我们就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,而不是被本能反应驱使。这时候我们的认知提升才真正落地,这也是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关键一步。
我们都曾困在自我的视角里,感到过困惑与无力。
请相信,我完全懂得。我们都曾如此。
但请你也要相信,改变的光亮,并不在遥远的彼岸,它就藏在每一个下一次的缝隙里——
下一次我们即将被怒火席卷,下一次我们被委屈的浪潮淹没,下一次我们的身体无端地发出疲惫的信号——
那就是转变的开始,那是灵魂向我们轻声发出的邀请函。
这并非一条容易的路,它需要我们带着温柔的勇气,一次次练习转身,练习仰望,练习在迷宫中为自己绘制新的地图。
但这绝对是一条值得的路。因为我们迈向的,不仅是一个更聪明、更高效的自己,更是一个更通透、更自在、与万物深深联结的生命。
路上也许会有风吹雨打,但每推开一扇新的窗,我们生命的星空就会多一颗星,多一道照亮前路的光。
最终,我们会站在自己世界的至高处,回首望去,发现来路上的所有迷茫与挣扎,都已化作脚下最坚实的山峦。
我们并不是在孤独地升级认知,而是在经历一场壮丽的内心远征,去邂逅那个本就丰盛、广阔而自由的自己。
继续向前,一起走。
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《活法》--稻盛和夫

没有最新的文章了...

相关文章

《活法》--稻盛和夫

《活法》的作者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。他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(京瓷和KDDI),并且在78岁高龄时再度出山仅用1年时间便使濒临破产的“日本航空”扭亏为盈,并创造了其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记录。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