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活法》--稻盛和夫
《活法》的作者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。
他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(京瓷和KDDI),并且在78岁高龄时再度出山仅用1年时间便使濒临破产的“日本航空”扭亏为盈,并创造了其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记录。
稻盛和夫创立的“阿米巴经营模式”影响了很多国际性的企业。
现在的阿里巴巴,华为,海尔,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稻盛和夫经营理念的影子。
稻盛和夫在《活法》这本书里阐述了5个理念。
一、人生方程式
工作的结果=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
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心态,还有他的认知和价值观。负面的思维方式会让人的生活和工作陷入到举步维艰的地步,所以它的分数范围是-100到100。
热情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中投入的激情与努力,很多时候这个数值与个人的意志相关。它的分数范围是0-100。
能力是一个人的才能和智力,稻盛和夫认为这些东西更多是天生的。分数范围是0-100分。
按照这个公式,或许我们的能力无法改变,但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热情,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,最终让自己在这个得分上有一个很好的结果。
思维方式之所以有负分是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消极的,甚至是“邪恶”的,那么即便他有很强的能力,对一件事投入极高的热情,他的结果也只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数。正所谓,有才无德终成害。
二、何为正确
稻盛和夫认为我们判断自己是否正确的标准应为“善恶”,而非“得失”。要从诚实、谦虚、努力、感恩和利他这5个角度去思考。
三、“心想事成”是宇宙的法则
“心不唤物,物不至”,要想达成目标,必须先在脑海中清晰勾勒其完成状态,保持一种渗透到潜意识的、强烈而持久的渴望,这样我们才能把结果吸引过来。
在这个过程里,我们要“乐观地构想,悲观地计划,乐观地执行”。设置目标可以大胆,制定计划时则需要周全考虑各种风险与困难,并做好应对困难的预案。最后,执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,坚决推进。
四、磨练灵魂,提升心性
工作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赚钱,它更是磨练自己,提升心性的最佳的途径。
五、利他
自利则生,利他则久,是稻盛和夫哲学的最高境界。
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或许能够生存,但要想有长久的发展,还是要有“利他”的思维模式。这也是稻盛和夫晚年拯救日航的核心信念。 利他思维不仅是生存之道,同时它也是现在社会商业的发展之道。
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为商品买单,从根本上是因为商品能够为其解决问题,满足需求。而极致的利他便是商品极致的竞争力。
或许极致的利他从短期看会暂时增加成本,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增加企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。
5个理念内涵虽不算深刻,但却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渊源颇深:
-“何为正确”与王阳明“致良知”异曲同工,都在强调以内心之善而非外在得失为判断标准。
-“在工作中磨练心性”恰如阳明先生的“事上练”。
-书中甚至直接引用老子的“知足者富”,倡导克制私欲。
把这本书放在33书单的第三本是因为它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事的方向(善心,努力,利他),同时也给出了方法论(事上练)。
虽然稻盛和夫的成功让他的理论可信,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,这里忽略了幸存者偏差的存在,稻盛和夫的成功除了他的理念,也离不开日本特定的经济时代、企业环境等诸多外部因素,他的路径并非人人都能简单复制。
要求所有人都付出“超出常人的努力”也难免有些理想化。每个人的境遇不同,资质存在差异,让所有人用这个方式未免有些要求过高。
稻盛和夫在65岁时选择了皈依佛门,因此书中带有一些宗教色彩。比如他认为“道德沦丧的根源在于宗教的缺失”,而阳明先生认为道德源于“去私欲的良知”。相较而言阳明先生的见解更为根本。
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什么缺点,那么道理表达的过于浅显,缺乏逻辑论证是其一。
行文略显拖沓,前后内容有大量重复是其二。
但很多时候一个缺点往往也是他的优点。直白浅显的表达降低了阅读门槛,这样更便于理解记忆。重复的表达则强化了核心观点,加深了印象。
尽管存在诸多不足,这本书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。成事未必需要深奥的理论,只要方向正确并坚定执行,结果多半不差。《活法》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方向。读者取其精华就好,书中所缺失的深度,我们会从书单中其他作品补足。
总结一下书中的观点:
①积极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。
②我们的努力投入在哪里,就更容易在哪里出结果。
③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应为良知,而非利弊得失。
④大胆的设置目标。周密制定计划。保持积极的心态,坚决执行。
⑤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,它更是磨练自己,提升心性的最佳的途径。
⑥利他思维是我们成事的不二法门。
《活法》稻盛和夫,全书只有8万字,薄薄的一本小册子,微信读书推荐值85.8%。